
膠東在線12月9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楊紫銘)遨游星空的載人航天、導航、探月工程、空間站等,離不開電子產品的支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電子裝聯特級技師張寶維,先后承擔了星、船、彈重點型號電子產品裝聯的生產任務和工藝技術攻關,共計完成上萬件星上產品的電裝加工、故障返修,主持、參與多項重大工藝課題研究,產品交檢合格率100%,實現了產品加工零缺陷。他鉆研出十余項關鍵工藝技術,取得3項國家發明專利。
完成關鍵工藝課題,填補國內行業空白
張寶維有絕不放棄的鉆研精神,越是遇上難題越能激發他的鉆研勁頭。CCGA(陶瓷柱柵陣列封裝)芯片是一種進口高等級器件,價值昂貴、焊接工藝復雜,他帶領團隊承擔集團公司“CCGA返修工藝技術研究”課題。經過2年技術攻關,突破了國外在CCGA植柱工藝中多項關鍵技術壟斷,研制出植柱工裝套件,解決了問題器件修復的難題,填補國內該領域研究空白。
此外,他針對CCGA焊接過程中焊柱傾斜、潤濕不良等質量問題開展工藝攻關,形成CCGA焊前處理的關鍵工藝技術,使焊接合格品率達到100%。該項技術的突破,有效地提高了宇航電裝核心工藝能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發表論文2篇,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該關鍵技術已應用于北斗導航系列、探月系列等多個衛星型號,近3年焊接、修復芯片1000余片,節約成本近2000萬元。
針對宇航產品高密度印制板組裝件的返修,張寶維總結出一套“PCB內層微米級印制導線精確定位盲刻改裝方法”,技術實施成功率達100%,通過此項技術每年修復產品10余臺,挽回經濟損失數百萬元。

多項技術革新,推動SMT生產線的建設
天道酬勤,在張寶維堅持不懈的鉆研創新下,研發出多項技術成果,發明了多種SMT自動化生產線專用的散料喂料器、散料托盤來適配SMT自動貼片機應用于宇航產品單機生產;研究出“集成式離線編程”方法來適配SMT自動貼片機對于單機、單板的貼裝,解決宇航產品多品種、小批量、零散元器件多等生產效率問題。他先后建設三條SMT自動化生產線,每日換線10-20次,每月生產600-800塊單板產品,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形成宇航產品特有的單機生產模式,徹底解決了電裝效率瓶頸問題。
他研發的散料喂料器和單機生產模式,至今在行業中被廣泛推廣、應用。

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培養航天高技能人才
航天事業需要前赴后繼的人才支撐,張寶維一直堅持傳授自身積累的經驗、絕技訣竅,培養、輸送優秀技能人才。他建立“張寶維技能大師工作室”,幾年來培養20多名高技能人才,成為航天產品電子裝聯崗位技能骨干,其中高級技師1人、技師6人。成員多次獲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美國IPC協會、山東省、煙臺市等各類焊接競賽獎項。
他還編寫了“CCGA器件焊前處理流程方法”“回流焊曲線講解”“復雜PCB返修要點”等多項課件教程并親自授課。在擔任班組長期間,帶領班組多次獲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示范班組等各級榮譽獎勵。
曾獲中國航天基金會2018航天貢獻獎、航天技能大獎、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煙臺市首席技師等稱號的張寶維,近日再添一項殊榮——山東省“齊魯首席技師”稱號。在上九天攬月的星空探索中,52歲的張寶維依然在砥礪奮進,貢獻著智慧和力量。